紫砂壶收藏应以作品质量为依归 大师代工、职称论价、市场炒作等问题困扰行业,收藏家高鹏飞呼吁紫砂壶收藏应以作品质量为依归 “你这把壶,连最起码的出水都不顺畅,怎么能可以称为名壶呢?” 日前,在画家陈华
大师代工、职称论价、市场炒作等问题困扰行业,收藏家高鹏飞呼吁紫砂壶收藏应以作品质量为依归
日前,在画家陈华的工作室里边,收藏家高鹏飞先生的一席话引得满堂欢笑。高鹏飞是一位玩壶的老手,他手里拿着的这把“仿古壶”,据说是另一位朋友花了几千块钱买来送给陈华的,“很可能是名家壶”,结果被高先生当场指出了破绽。
当前,紫砂壶慢慢的变成了国内高净值人群谈论最多的收藏门类之一。以2008年的中国嘉德秋拍为肇端,紫砂壶成为一个专业的细分市场板块在中国内地也已经有8个年头。受艺术品市场整体行情及宏观大环境影响,去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虽然没有像往年出现千万元级别的成交纪录,但是,一些藏友对紫砂壶的未来价格行情依然满怀期待。
从2010年开始,伴随着一股“顾景舟热”,国内长期资金市场掀起了对中国传统紫砂壶的狂热追逐。
此后连续四年,国内拍卖市场上均有千万元级别的紫砂壶成交。收藏者较为熟悉的是,制壶大师顾景舟和艺术家吴湖帆合作的一把“相明石瓢壶”,在2010年拍出了1232万元的高价,创下单把紫砂壶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成交纪录。2011年12月,顾景舟所制的另一套“提璧组壶”在北京保利以1782.5万元刷新紫砂拍卖的世界纪录。2013年6月,北京保利推出顾景舟和吴湖帆合作的一把“寒汀石瓢壶”,以1495万元在单把壶成交纪录中再创新高。
“顾景舟热”对中国的紫砂壶市场,发挥了强烈的传导效应。在景舟成交价格指数的拉动下,一批在世宜兴紫砂名家名作的市场行情报价,也直线飙升。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像徐汉棠、汪寅仙、顾绍培、何道鸿等当代名家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也已经被炒到了数百万元一把。
“从一般交易来看,业内所称的国家级大师的作品,目前的价格已经普遍可以去到几十万元一把,而省级大师的作品也要几万块。”近年来重视紫砂壶市场的高鹏飞对记者说,有些制壶人的作品,价格已经脱离了市场正常发展的水平,也开始不为购买者所接受。
市场行情的看涨,直接拉动了宜兴陶瓷行业的迅猛发展。据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早前统计,整个宜兴的紫砂作坊已经突破1万家,有技术职称的制壶师傅约有500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接近1000人,而省级大师50人,国家级大师19人。
在全国,以经营紫砂壶为主业的生意人可以说数以百万计。在广州芳村、沙溪等专业的茶市场,几乎每一家卖壶的档口,都摆有各种各样的紫砂制品出售。而在一些高端私人会所,紫砂与绘画、雕塑、瓷器等其它艺术品一样,是每家场所必备的展品和玩品。
实际上,目前流通到市场上的紫砂壶并不只是来自宜兴当地,还包括散落在全国的别的地方的制壶工艺师,如果把别的地方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师也算进来,这个规模可能要数以万计。到底什么样的师傅制作的茶壶更值得收藏?从投资的角度,该怎么样去判断不同作品的市场价值?慢慢的变成了许多初入门的收藏者迫切地需要攻破的课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前几年发展的速度太快,所以这些年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譬如大师代工的问题,以职称定价格、价格虚高的问题等,不仅损害收藏者的利益,也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行内,带纹饰的壶叫花壶,不带纹饰的称光壶。高鹏飞收藏的紫砂壶,多以光壶为主。
高先生出生在一个收藏世家,当他还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进入了收藏圈,可以说见证了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全过程中。从2000年开始,他就频繁游走于各大拍卖行,对中国书画、油画,和陶瓷、青铜等杂项均有深入了解。
在高鹏飞看来,紫砂壶作为一个市场细分板块的崛起,与中国整个艺术品大盘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一个行业,在其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都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紫砂行业自然概莫能外。
紫砂壶行业目前所存在的大师代工、价格炒作和以职称论价等问题,在其它行业也广泛存在。譬如在书画艺术界,某些名画家找学生代笔的现象一直是公开的秘密,甚至近年代一些国画大师也曾经有过代笔的丑闻。而价格炒作、职称论价的问题在书画行业就更严重,在一些地方,艺术家为一个美协的职务争得“头破血流”,原因就在于有了这一个位置,他的作品就可以在市场上卖更高的价钱。
“其实这样一些问题,反过来想,跟我们收藏者也有莫大的关系。”高鹏飞说,一些名不符实的作品所以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得到了购买者的拥护。如果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没有提上去,这些低层次的作品永远都会充斥市场。
高鹏飞认为,只有当购买者有了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足够的审美能力,才不会在市场上盲目跟风,被一些无度的炒作信息所忽悠。
他告诉记者,不管是买中国书画等纯艺术品,还是买像紫砂壶这样的工艺美术品,都应该以作品为价值本位。只有把握住了作品本身,才能去应对代工、炒作等一系列其它问题。
他喜欢买光壶,不是因为对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有偏见,而是觉得买光壶,更容易对这件作品的细节进行观察。紫砂壶在当下有偏向工艺美术品的状态。为何质地最好的玉石首先用来做手镯和做戒面?就因为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的雕刻手段就足以体现。反而是一些有瑕疵的材料,才更多使用巧雕,以期在市场价值上“化腐朽为神奇”。
“紫砂泥实际上并不真假,而只有优劣之分。”高鹏飞对记者表示,到宜兴本地,只要是到正规门店购买的紫砂壶,不可能是什么“假紫砂壶”。宜兴有2000万吨的紫砂泥储存量,当地的制壶人根本就没有造假的必要。
众所周知,紫砂泥并不能直接用于制作茶壶,而必须混入其它制陶物质加以调制。紫砂泥的成分主要是石英、云母、赤铁矿和粘土,而宜兴目前的紫砂泥主要有绿泥(本山绿泥)、红泥(朱砂泥)和紫泥三大类,每一类各成分物质占比都很不一样,甚至在同一大门类下面的不同泥料,成分也有区别。
“因此,真假不过是个伪命题。”高鹏飞总结道,我们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区别泥料的优劣。譬如,发酵期的问题,当地人叫泥的陈腐期。因为刚开采出来的紫砂矿带有活性,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陈腐,性状发生改变,其可塑性才会更好。此外就是成分的问题,有些泥料,有价值的成分占比小,无价值成分占比高,这就需要筛选调配。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泥料,大部分也是这种泥料。反之,如果一些泥料天生带有较高的价值成分比例,就可以称作是好泥,用它来制壶,工艺效果就会更好,市场价值随之也会更高。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早前在媒体上的辟谣也印证了高鹏飞的说法。史俊棠说,自从2005年政府对紫砂泥发布禁采令以来,市场上便不断有人借政府“保护性开采”的措施来炒作,散布宜兴紫砂泥资源枯竭的错误信息,这其实是对购买者和投资者的一种误导。当地的生产厂商其实都有足够的存量来应对未来的市场开发。
“炒作资源枯竭的目的是为了抬高商品的市场行情报价。”高鹏飞透露,如果消费者认同泥料本身就有巨大的市场价值,那么不需要很好的手工,这个壶就可以卖出高价钱。
在高鹏飞看来,目前国内紫砂壶市场存在虚火太旺的问题。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本炒作无度,有些说法偏远实际太远,投资者必须警惕。
首先是市场的认可与大众的认可形成反差太大。对于一般大众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把紫砂壶看成是实用品,只要盖子严实、出水顺畅就足矣。而对于专业藏家来说,紫砂壶与中国画等纯艺术品不一样,其工艺品属性太强,在艺术上缺乏个性,老工匠只会做传统壶型,新一代的工艺师虽然意图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工艺美术品属性太强,它的可复制性就远高于纯艺术品,一出来就一批。正因为大多数人把它当成实用品来看待,所以愿意出高价的买家就变成了少数人。广东在全国算是一个喝茶大省,但真正愿意掏三五千块钱买一把壶并不见得占比会很高。同样是三五千块钱的东西,在壶与画之间,一般人肯定就要买画。由此可见,在同类艺术品中间,紫砂壶的比较优势比较弱。这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就限制了高端紫砂壶的出路,使得紫砂壶难以达到中国画那样的市场高度。
其次是价格虚高,中空太大。目前紫砂壶的市场价值与作者的名头具有等高差,这种等高差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大师的作品贵得离谱,而一般工艺员的作品又便宜得离谱。这种等高差虽然在中国画等其它艺术品板块也同样有,但是在绘画群体里边,老中青三代的传承接续比较好,不管在学术上,还是市场上,都有一个由高到低的自然梯队。但紫砂壶行业却存在一个巨大的中空,在大师和一般工艺师的中间是脱节的,由于中间势力缺乏价格支撑,就造成整个市场上价格两极化现象很严重。最近几年,业界传得沸沸扬扬的制壶大师代工问题和买职称的问题,根源就在这里。一些年轻制壶人拿出来的作品,做工一点都不比大师差,价格却连大师几十万分之一的价格也达不到。这样的市场机制是很不公平的,也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
再次是变现难。有人过去花一两万元买回来的一把壶,现在听说市场行情涨了,想卖出去,现实的渠道却很窄,找来找去只能走拍卖行。但对拍卖行业说,紫砂壶只是一个很小的市场板块,不会有很固定的专场。这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就说明,玩紫砂壶的市场圈子还太小,整个市场目前只是把它看成是一种消费品。书画就不同,它的受众很广,非常容易就能找到接手的人群。一件收藏品升值了,在现实里却得不到兑现,这就会影响到它作为大众投资品的属性。
高先生喜欢跟艺术圈的朋友一起玩,常常被身边的朋友当作一本活字典。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被安排在一个能够让所有人的眼睛都望得到的位置就座,以方便大家在喝茶或吃饭的时候,一个接一个地把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堆到他的前面,等待他一一作答。碰到兴致高时,高先生干脆自己提起袖子来给大家泡茶,趁机给大家普及一下茶壶和茶叶的常识。茶是他自己从家里带过来的,量不多但往往品质上乘。
哪怕坐在一个不显眼的位置,高先生也给人一种来历不凡的气场。他有两只常年对外界洞若观火的眼睛,颌下的胡须抖擞花白,身板健硕而挺直,让人不敢逼视。
高先生是老学究,聊到中国的现当代艺术,绘画、书法、雕塑、瓷杂,甚至青铜不管出自哪个门类,其都可以信手拈来,对于艺术家的家史、学历、艺风,他更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高家对中国艺术品的关注和收藏,至少可以追溯到高鹏飞的爷爷辈,因而收藏可以视为他的家族事业。由于有家学渊源,高先生从孩提时起,便开始博览群书、遍学百家,不及弱冠之年便入行中国艺术品收藏,屡有所得。
在记者面前,高先生颇为得意地提到,1993年广州首开先河举办中国第一届艺术博览会,他以每幅1000元的价格一口气买下王肇民老先生的5张斗方,并以每幅2000元的价格收进多幅刘大为的斗方。当年,他一年的工资也不过几千元,是学术见识给了他这样的胆量。如今,光是此俩人的作品,市场价值便已翻了不下数百倍。
高先生自己从不以赚钱为目的来购买艺术品,跟他打过交道的行内人都清楚,艺术品到了他手上,都是只进不出的。他是各种高端艺术品拍卖专场的常客,对艺术界和资本界两个不同舆论场的常年动态信息均了如指掌。对于当代艺术界老中青三代,只要是成名成家的“腕儿”,从出身经历到学术风格,再到个人思想和作品的市场表现,他总能一一道来、从不含糊。正因为“了解”,高先生“买东西”从不盲目跟风,倘若自己看不过眼的东西,他绝不会浪费自己的银两。反之,只要是来路清晰、风格自成一家、价格合适的作品,哪怕作者寂寂无名,他也从不介意,绝不错过。
对于紫砂壶收藏,高先生坚持从“神形气态”四个方面来建立其价值的判断标准:首先是神,从任何角度观壶,它的线条都是比较圆润的,透着一种神闲的宜态;其次,从形上看壶身,虚扁雍容华贵而不腻;再次,从气上看,有一股活力,不呆板,气盎不俗;最后,从态上看自然不娇造,壶与空间三维从视觉上给人一种安然、恬静的态度,而成为一定空间之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