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5 资讯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浏览人次:772
11月30日12月1日,2023赤泥绿色利用国际论坛在郑州召开。本届论坛以“开放合作 共克难题”为主题,有着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全球赤泥绿色利用产业形势如何?重点企业如何加强赤泥绿色利用?主要应用领域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技术上有哪些突破?如何破解赤泥绿色利用难题助力铝工业高水平发展?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刘祥民表示,中国政府格外的重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通过组织并且开展示范项目建设等工作,各地也陆续出台有关政策规划,大力推动赤泥等固废综合利用,促进铝工业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2年我国赤泥利用量约为800万吨,综合利用率为7.6%,较上年增长近40%,主要在选铁、水泥掺配料、路基材料等领域进行利用。
刘祥民认为,要基于区域产业特色、固废资源特点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集群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新老赤泥进行分类处理,稳步提高综合利用能力。此外,应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利用,一是建议政府建立跨行业督导机制,开展赤泥跨行业绿色利用定期协调协商,形成全社会重视和主动配合赤泥综合利用的氛围;二是针对赤泥等复杂难用工业固废,制定实施一定期限内差异化、针对性更强的专项扶持政策并监督严格执行到位,设立赤泥绿色利用专项基金,增强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力,加大对联合攻关项目等的资金支持力度;三是督促氧化铝企业逐步实施“以用定产”,推动企业突破复杂难用综合利用技术。
姜涛表示,全球赤泥累计堆存量超50亿吨,主要分布在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家,每年以约2亿吨的速度持续增长。根据赤泥性质和成分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并根据分类分别制定利用技术方案,是推进赤泥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大幅度提高赤泥利用率的基础和前提;赤泥的利用要立足于整体化、全量化利用,不产生新的废料和污染物。为此需要钢铁、有色、材料、化工、环境等多行业跨界合作、联合攻关,协同推进赤泥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肯埃文斯表示,预计未来几十年,赤泥将出现强劲增长势头,而赤泥绿色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结合目前的利用领域,建议加快赤泥利用的技术探讨研究,加强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解决赤泥利用这一世界难题。
➤ 中铝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铝股份董事长董建雄:坚持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推动行业进步发展
董建雄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氧化铝企业,中铝集团始终牢记行业“排头兵、主力军、引领者”的职责使命,坚持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推动行业进步发展,共同为全球铝行业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贡献。
董建雄指出,赤泥利用存在利用成本高,技术仍需攻关;缺乏统一标准,影响赤泥消纳;应用领域受限,产业化推进慢等问题。未来,中铝集团坚持科技引领,加大开放合作,通过赤泥源头减量化、综合利用价值化、终端处置绿色化,加快形成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到2025年,中铝集团赤泥利用率力争达到20%以上,全力开创赤泥绿色利用新局面。为加快实现全球铝行业绿色发展,董建雄提出3点建议。一是加强行业企业协同。建议铝行业各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信息交流,合力攻关,共同解决赤泥低成本脱碱、脱水等共性技术难题,加快突破基础性技术瓶颈,推动赤泥绿色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加快跨行业、多产业协同。建议政府和协会创造条件,推动铝行业与钢铁、铜行业,建材、陶瓷、交通等别的行业在赤泥绿色利用上开展合作,引导赤泥利用规模化、集聚化、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建议协会牵头,组织企业研究制定一批赤泥绿色利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时呼吁各地政府出台赤泥绿色利用相关激励政策,支持全球铝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会上,力拓铝业铝土矿研发技术总监塞巴斯坦佛丁主要介绍了赤泥利用的典型实践,随着赤泥产生量持续不断的增加这一严峻形势,行业重点企业应联合攻关展开合作,分享在赤泥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寻找不足,以便于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为全球铝工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工业与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同志围绕赤泥等复杂难用工业固废,介绍了推动技术创新和强化标杆引领等工作情况,以及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等下一步工作考虑。
曹培省表示,赤泥提铁技术、提碱提铝技术、赤泥生产岩棉技术、赤泥基路用材料技术等方面研究及应用、赤泥利用产业化面临瓶颈问题。如当前已经开发出的赤泥综合利用产品,由于缺少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支撑,只能参照其他同种类型的产品标准,致使商品市场认可度低,难以大规模推广。另外,赤泥属于二类固废,从国家政策层面,不能用于房屋建筑用材料领域,导致大规模应用受限。另一方面赤泥利用缺乏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在可实现大规模化应用的路基材料等领域,各相关的单位仍持观望态度,推进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 龙口东海氧化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徐良振:赤泥基矿山修复材料应用实践
徐良振表示,在赤泥综合利用方面,南山铝业一是自主开发,采用磁选技术开展赤泥选铁;二是开展赤泥筑路基综合利用;三是混合高硅尾渣与赤泥,煅烧生产陶粒建筑材料;四是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利用燃煤烟气处理赤泥脱碱技术的应用实践。
➤ 三门峡铝业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皮溅清:赤泥干法技术有望实现堆场生态化
皮溅清表示,2021年,我国赤泥综合利用比例为5.6%,2022年提高到7.6%,但仍有94%~92%的赤泥滤干后在赤泥库堆放,这些赤泥碱性强,PH一般在11~12,在关注综合利用的同时,也应关注这些堆放的赤泥。国外使用海水中和技术,可将赤泥pH值降到9.0~9.5,非常接近我们赤泥堆场原位生态修复规定要求,值得借鉴。结合成熟的赤泥干法技术,可望实现堆场生态化。内地氧化铝赤泥酸中和后中性赤泥可制成建材或用于堆场或矿山复垦,同时盐类可以经济利用。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以河:希望中国在全球起到技术引领和工程示范作用
张以河表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对利用燃煤烟气处理赤泥脱碱和脱硫碳中和材料技术、赤泥联产多元絮凝剂与复合白炭黑技术、赤泥矿物复合材料技术、赤泥固硫及固硫灰渣胶凝材料应用技术、赤泥烧结建材及多孔材料技术、赤泥海防路基胶凝材料技术等方面做详细分析。并希望中国在全球起到技术引领和工程示范作用,为解决赤泥世界性难题提出中国方案。
➤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王刚:强化全流程管,从源头削减赤泥产生量和堆存量
王刚在介绍赤泥产生现状和特点、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时指出,赤泥利用任旧存在产生量大,利用率小;成分复杂、碱性高、制约其综合利用;研发技术攻关进程缓慢;缺乏强有力的激励和处罚措施等几个问题。提出了要主动适应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做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相关储备,强化氧化铝企业对赤泥产生的全流程管理,从源头削减赤泥产生量和堆存量,积极开拓新的综合利用路径和场景等总体思路。
➤ 深圳大学教授,广东同创科鑫环保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忠平:开展赤泥规模化资源利用研究
陈忠平介绍了赤泥规模化增值资源利用研究与工程应用,并对赤泥做多元化的分析。同时指出,赤泥堆存已成为氧化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难题,生态文明建设的痛点,也是经济高水平发展需要,因此开展赤泥规模化资源利用研究,实现规模化消纳,意义重大。随后系统分析和梳理了国内外技术现状及示范案例,提出未来做好赤泥利用,要注意多固废协同、无害化与资源化协同、经济与环境效益协同等技术遵循。
海德鲁公司首席技术官拉斐尔科斯塔表示,海德鲁公司是一家拥有100年历史的世界500强企业,铝制品和能源是公司的主体业务,并介绍了赤泥绿色利用实践,从技术角度、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未来,将在保持现存业务基础上,逐步的提升技术能力,与同行业加强合作,推动铝工业可持续发展。
➤ 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齐利娟:积极开展赤泥源头减量等技术研发
齐利娟表示,针对赤泥碱性强、粒度细、易板结、综合利用难度大等问题,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发了基于多源固废协同和微生物耦合的赤泥土壤化调控技术,在赤泥堆场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群落,促进赤泥堆场生态功能恢复。并提出,未来将在赤泥源头减量技术、赤泥预处理技术、赤泥高效选铁技术、赤泥中有价元素提取及协同改性技术四个方面的研发方向及研发重点。
➤ 山东海逸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程钰:积极地推进低成本大规模利用
程钰针对赤泥资源化工程利用及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研究,介绍了背景与意义、赤泥基本工程特性、赤泥改性固化技术探讨研究、工程利用与环境影响,并对重点案例做多元化的分析。指出赤泥资源化利用科研技术大多数表现在回收利用、生产建材、环境修复与治理方面,基本上没有实现产业化落地。赤泥最大的技术难题就是碱,赤泥资源化利用的核心问题是减量化,低成本大规模利用是赤泥资源化利用的重中之重。
➤ 东北大学教授,沈阳市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潘晓林:适应和推动赤泥处理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潘晓林表示,就赤泥综合利用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赤泥湿法处理方向,着重开发短流程、低碳排处理技术,完成铝、钠高效回收的同时实现尾渣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赤泥的无害化、增值化和全量化利用;二是对于赤泥火法处理方向,着重开发低能耗、强循环处理技术,提高铁、铝、钛等矿物的定向分离,并实现系统热量的梯级利用;三是回收赤泥中铁、铝、钠等主有价元素的同时协同回收其中的战略稀土、稀贵和稀散金属,提高赤泥处理的附加值;四是改良和研发新式装备,适应和推动赤泥处理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彭程介绍了冶金尘泥资源化利用方式,梳理了冶金固废的利用现状,针对复杂尘泥,介绍了不同的处置方式、研究与应用实例、对比分析,重点分享了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对于钢铁厂、有色铜渣、铅锌渣、赤泥等含多金属固废全量资源化的实绩案例,他认为以转底炉为核心的钢铝融合项目通过跨行业耦合优化后的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投放市场后,将会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市场潜力大。他表示,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牵头和带领下,宝武集团将与以中铝集团为代表的广大有色企业,共同开展转底炉赤泥资源化试验,坚定融合之道,大胆打破行业界限,突破减污降碳的技术瓶颈,探索跨界跨行业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流程的合作互动,携手开拓城市矿山。
会上,鲁汶大学研究员托比亚斯赫特尔对高活性的辅助胶凝材料来分析,介绍了对赤泥研究的动力源自全球堆存量的持续增加,重点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对铝土矿残渣的玻璃化进行技术分析以及在应用领域的性能评价进行介绍。目前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在耐久性测试、使用价值和生命周期方面正处于评估阶段。
中南大学副教授王一霖介绍了铝土矿关键金属分离与赤泥产业协同增值利用有关技术。报告中提出了铁、铝、钛等目前亟须的大宗战略金属和锂、钒等铝土矿伴生关键能源金属的短流程清洁提取路线,同时指出在钢铝协同方面,氧化铝产业端将进一步解决有价矿物含量低、嵌布复杂、分离难的问题,钢铁产业端协同开发低值赤泥的经济资源化技术,有望实现高铁赤泥的大规模消纳。
➤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晓明:通过政产研用合作模式,创新固废利用发展新模式
刘晓明表示,生物质磁化还原赤泥中氧化铁,可实现一步两原,铁精矿和活性尾矿两种产品。他提出了产品性能达标、无二次污染、有经济效益三个材料化利用的原则,通过政产研用合作模式,创新固废利用发展新模式。
张健对赤泥协同多源固废制备绿色高值土木功能材料、理论与关键技术的背景与意义、工艺创新、产业化推广及示范、主要知识产权、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介绍。以山东省“十四五”公路规划建设里程5000公里为例,高速公路建设约需3000万吨水泥,赤泥基路用胶凝材料成本相比水泥可降低20%,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材料总造价降本约40亿元,经济效益明显。
➤ 印度铝业公司桑塔努代伊:建立了一种赤泥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
桑塔努代伊表示,印度铝业通过赤泥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选矿在源头处减少赤泥产生量、优化氧化铝生产的基本工艺、提取赤泥中稀土元素以及利用赤泥制备建筑材料,如水泥胶凝材料、矿井填充材料等,对赤泥进行可持续利用。近些年来,印度铝业公司在赤泥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大降低了赤泥筑坝堆存的风险、保护了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并建立了一种赤泥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低碳混凝土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刘艳军:赤泥结构轻骨料混凝土是提高固废使用效率途径之一
刘艳军表示,以赤泥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结构轻骨料产品性能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规定要求,每吨轻骨料赤泥用量高达100%,使用赤泥结构轻骨料能够更好的降低单方混凝土容重20%~25%;与普通骨料混凝土相比,赤泥结构轻骨料混凝土能够更好的降低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5%~15%,是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赤泥固废资源使用效率最佳途径,其性能的可设计性为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设计和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提供了思路。
➤ 河南省地质研究院生态所副所长,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高级工程师郭林:赤泥基充填材料的研究
郭林表示,对赤泥的规模化处置有3点建议:一是赤泥土壤化及矿山持续复垦,基于赤泥土壤属性,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联合调控,有效稳定赤泥盐碱性,改善赤泥物理结构,持续扩增赤泥有机碳库容,将赤泥转变为一种绿化种植土用于矿山复垦用土;二是赤泥基充填材料及矿山绿色充填,基于赤泥固废和资源属性,通过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多源固废联合,开发低成本赤泥基绿色充填材料,实现基于赤泥胶凝属性激发的矿山低成本充填;三是耦合赤泥“资源属性”和“固废属性”,研发基于赤泥胶凝属性的多源固废调控赤泥基绿色充填技术和基于赤泥类土属性的矿山无土生态修复技术,同步实现赤泥无害化规模化处置及矿山绿色修复。
➤ 希腊工业集团埃夫西米奥斯巴洛梅诺斯:要形成“产学研用”多领域协同增效的合作机制
埃夫西米奥斯巴洛梅诺斯表示,基于堆存量的持续增加,其资源化利用显得很重要,欧洲的赤泥产生量持续增加,并介绍了在各领域的利用与探索、技术原理与路线、利用流程。赤泥利用企业和堆场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需要加强,通过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赤泥利用的认识,加强科研攻关,形成“产学研用”多领域协同增效的合作机制。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庆猛:加强赤泥绿色利用的国际交流合作
曾庆猛在论坛总结发言时表示,本次论坛得到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国内外行业组织、有名的公司、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的关注、支持和参与,经过两天的交流探讨,针对行业发展共性问题、难点堵点进行深入交流与分析,是一次高水平且实用性强的经验交流,对加强赤泥绿色利用的国际交流合作,破解长期困扰的共性难题具备极其重大指导作用。他总结了这次论坛有许多新的思路,也有新的共识,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有几个观点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一是高质量的原位修复也是综合利用的方式,二是“大工业来大工业去”降低利用成本,三是建立“命运共同体”合力组织攻关,四是“大哥有了大哥的样子”突出氧化铝企业的责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庆猛主持高端对话与现场交流
会议期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中铝环保节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万超;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原二级巡视员,河南省矿业协会会长冯进城;山东海逸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钰;云南九州昊成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徐昊;力拓铝业HSEC管理副总裁尼娜曼科维茨针对破解赤泥绿色利用产业化进程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举行了高端对话与现场交流,会议由曾庆猛主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主任王吉位主持11月30日下午专题报告环节
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大林主持12月1日下午专题报告环节
此次论坛研讨为期两天。11月30日上午主旨报告由国际铝业协会卡尔费曼主持,下午专题报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主任王吉位主持;12月1日上午、下午专题报告分别由力拓首席科学家司南杰和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大林主持。
据了解,本次论坛为全球首次举办,得到了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的鼎力支持,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交流深入,既打通了国际交流渠道,丰富了交流内容,又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明确了办会方向,还量化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逐渐增强了发展的信心。